作者:邢妍妍
这两天,安徽82岁的戴淑英奶奶得到许多网友的点赞。据央视新闻报道,戴奶奶跟孙子学会了操控无人机,如今帮孙子照顾着六七百亩地。戴奶奶也被网友称为“硬核奶奶”“最酷新农人”。
“犁田不用牛,打药不用背……没电了就自己回来。这一点点小事,轻巧!”一位八旬老人能够熟练驾驭智能设备,这本身就是对现代农业科技“简便、易用、高效”最生动的说明。戴奶奶举重若轻的这番话也正展现出科技变革给人们带来的那份从容与高效。
如今的田野上,农民的形象正在变得格外丰富。有年过八旬的奶奶拥抱科技,谈笑间熟练操控着无人机,也有许多年轻人,选择返回家乡,在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用智慧、创意与技术,开创自己的一番新事业。我们看到用自媒体收入带领全村46位老人进城旅游的河南姑娘李福贵,看到了用诗句记录着乡村丰收和美好的“沂蒙二姐”,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农技能手、村播达人。
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新农人,正以多元化的姿态,打破着人们对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共同构成了当下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新农人群像。
他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理念,将智能农机、无人机等科技设备搬进了农田里,把直播间开到了果园中,用短视频展现乡村美景,让更多人看到了农业农村更具魅力的一面,也将深藏于乡野的文化资源、自然美景与匠心农品带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万粉三农创作者超9.5万人,50岁以上创作者人数上涨107%。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跃升,它也清晰地表明,数字技能与内容创作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戴奶奶”们正主动拥抱变化,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和价值出口,凭借丰富的经验,成为“新农人”中沉稳而智慧的力量。
我们曾一度担忧“谁来种地”的问题。如今,随着新农人源源不断地涌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一批有知识、有视野、有情怀的新农人,正运用最新的农具,为这个最古老的行业注入着活力。以前的他们,或许只是产业链末端的被动生产者,但如今,他们成为自身品牌的打造者、乡村故事的讲述者和产业价值的分配者,展现出会表达、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主体形象,也带动和影响着更多人关注土地和乡村。
今天正值我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份丰收,不仅是五谷丰登的硕果累累,更是科技之果、人才之果。我们乐见广袤的乡村迎来各具特色、满怀激情的新农人,接入新技术新平台,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必将回馈我们以更大的希望。
优配网,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天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